ayx官方:
“终身只做一件事,我为祖国当卫兵。”走进被称为“西北民兵榜首夫妻哨”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军武哨卡,一行大字映入眼帘。30多年来,护边员马军武在中哈边境的界河之畔守护着疆土。
1988年4月23日,我国西北边境的界河——阿拉克别克河突发特大融雪性洪水。依照国际惯例,假如河流改道,我方疆域或许被划到邦邻。抱着“疆土一寸不能丢”的决计,一八五团干部职工和周边兄弟单位、各族群众一同抗洪守土。时年19岁的马军武也是抗洪抢险战役中的一员,他和我们一同装沙袋、固铁笼、堵缺口、运物资。“其时就一个主意,要赶快打败洪水,保住家乡,守住界河!”马军武说。
16个昼夜曩昔,河水重归故道。抗洪守土完毕后,一八五团决定在阿拉克别克界河滨建立一个民兵哨卡——桑德克哨卡,指使专人守水、护林、巡边。马军武自动请缨,通过安排选择,他成为哨卡的榜首个护边员。
哨卡环境艰苦,但马军武没有畏缩。巡边道路多公里,每天他一大早带着干粮出门,调查河水,查看河堤,巡边护林,心里只要一个坚决的信仰:“守护好每一寸疆土!”
1991年,马军武认识了妻子张正美,从此,哨卡里多了一个繁忙的身影。张正美不仅是马军武生活上的伴侣,更是他巡查执勤的密切战友。两人阅历了许多常人很难来幻想的困难。夏天,当地蚊虫成群,悔恨血液,为了防蚊,他们把浸了柴油、抹了薄荷油的纱布裹在头上,再戴上纱帽,穿上长袖长裤,扎紧袖口。冬季,最冷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,积雪最深处达1米多,背着干粮、扛着铁锹在齐腰深的雪地里巡查是常态。
但是,马军武更忧虑每年春季或许会影响界河的融雪性洪水。到时,两人就会加密河堤巡查,没有一点点松懈。张正美至今还记得马军武在1995年遭受的那次生死考验。其时,马军武乘着简易皮筏在河中打捞杂物,出人意料的大浪将皮筏掀翻,马军武被卷进湍急的河水中。“我在岸上一边不停地喊他,一边沿着他漂流的方向用力跑。”张正美说,看到马军武拼尽全力拽住了一棵树杈,赶忙把他拖上了岸。
马军武用“终身只做一件事,我为祖国当卫兵”的庄重许诺,在国境线上当着默默无闻的祖国卫兵。2016年,一八五团在哨卡后建起了一座抗洪守土纪念馆。2018年,护边执勤点建成后,哨卡从“夫妻据守”发展为“民兵轮岗+护边员驻扎”的集体防地,马军武自动训练新护边员,共享巡边经历,推进构成党政军警兵民“六位一体”的安定边防网络。(经济日报记者 耿丹丹)